top of page

声音 第六章 艺术 · 人性:本性、心性、个性、天性

第四节


人性——本性、心性、个性、天性


书写到这里,我们终于要开始正式讲“人性”了,其实凡同人类有关的一切,又有什么不是人性的呢?在本书的前面几个章节,我们从不同方面渗透了人性的多重内涵:不论是它与人格之间的关系,与美德与爱之间的作用,还是其在生活与教育方面的塑造和培养,抑或在艺术文化领域之中的互通和体现,甚至包括我们后面章节中会讲到的很多内容……其实,人性一直都是贯穿始终的话题。这一节,我们既然要专门讲人性,那么我们就来把人性再次分解,细化为“本性”、“心性”、“个性”、“天性”几个层面,来看一看这四者同人性之间的关系。

暂且抛开我们先前关于人性善恶的无端争论:如果我相信人性是趋近于人类灵魂的,而人类的灵魂是潜意识的唤醒和激活,那么我自然有理由相信人性本身是一切善恶的组合,究竟哪些部分被触发取决于一个人后天的境遇;这也同样映射我们之前所讲的,人不可一概而论,宏观的普遍性永远无法替代微观的特殊性——所以,人性本身的概括,自然也会有例外,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本性与心性之后,又加上了个性与天性的原因。请注意,在这一节中,我们所涉及的本性与心性都是针对人类普遍性而言的,也就是针对一部分人或人类群体提出的概念;而个性与天性是我们根据人类个体的特殊性,所补充的两个新概念。那么,我们所说的“人性四性”都分别代表了什么呢?

首先,我们来谈“本性”:你有没有发现,“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在人们习惯的表述里,人类普遍认为的本性,就是丑恶;于是,顺应了人们习惯的表述,我们用“心性”来代替人类本性中善与美的部分,探讨其二者的根源与联系。为了便于理解,这里我们要再次拾起先前讲过的一个例子——欲望。

人类的“欲望”分为两种:一种叫做“追求”,一种叫做“野心”;追求旨在奋斗,而野心会演化为贪婪——显然,这里面前者是人性中美善的部分,即“心性”;而后者是人性中丑恶的部分,即“本性”。那么心性与本性哪个更为根源呢?我们将例子的主人公换作自己,来思考:我因何追求?又为何会产生野心?这样一来,在这个问题里面,野心的部分似乎比较具体容易解释:因为我的梦想无法得到满足,因为我会嫉妒别人的拥有,因为现实世界太不公平,于是我要改变,我要得到,我要拥有,我变得自私,这是我的野心。而我为什么要追求呢?首先什么是追求?比如为什么我要思考?为什么要创作?为什么要写这本书?不知道。这似乎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天性,我就好思考就爱创作,写这本书能够满足我对自己个性的实现,我的追求能让我压制我的野心,所以我追求,如果这也能算做是一种答案的话……如此一来我们可以看到:通常趋近人性趋近直觉趋近灵魂的部分,都是没有清楚缘由的,这是人们普遍的心性,是根源;而凡我们可以说出具体缘由的部分,往往是随着境遇的改变和后天的遭遇而逐渐产生的,这是人们所说的本性,其实它并不是根本,却反而成了一部分人行恶的借口,可悲吗?

那么,心性是如何演化为人们所说的本性的呢?当然并非所有人都会显露其本性中的丑恶,一部分人能够用美的心性去压制丑的本性,用人性美克制人性丑,这是我们所珍视的品质与美德,也是一个人拥有独立意志力人格的体现。而本性一旦产生,就必然包括一系列不可忽视的遭遇和变迁:一个人如此,一些人如此,一类人也是如此……这样,我们要将人的本性再度细化为“本心”与“民族性”。

首先,我们来谈人类的“本心”,其实这应该算作人性中美的一面,是“初衷”,是每一个拥有独立人格者作为自己最纯粹的意志力;没错,但在本性的遭遇和变迁中,我们要关注人性丑的产生过程,也就是多数人因何可能会丧失意志力,违背本心、放弃初衷,而错误地助长了人性中丑恶的一面。仍然比如梦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这也是我们在后面章节中要讲到的一个重点,人性美转化为人性丑的罪魁祸首之一:试想一个人的初衷是美好的,其实每个人都是这样,他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期待,于是他努力拼搏去实现自己的梦想,这原本是我们人性美的追求;但在这种追求的过程中,人们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因为一个人的努力是无法衡量的筹码,付出的代价与收获的回报很容易让一个人的心理无法平衡——比如,当我们开始比较,相同的付出,我们收获了一点,而别人可能收获了更多,相同的努力,在现实世界中我们与别人所得到的转化率是不同的,这时候,我们开始感觉到现实世界的不公;再比如,当我们发现自己同梦想的距离,并不等于我们为之付出的时间乘以努力拼搏的速度时,那个触手可及的梦想便开始因为一系列不明缘由的因素而变得虚幻,让人觉得遥不可及没有了指望……如此,一些人困惑了,失望了,准备另辟蹊径了;就在这时,人类纯粹的意志力放松了警觉,他们忘记了自己追求梦想的初衷,一不留神,违背了本心,就像爱与恨的转变一样,人性中本性的丑恶终于显露出来了——比如,一些人开始为了谋求自己的利益而设法去诬陷伤害那些竞争中无辜的对手,一些人为了夺揽不轨的权力而对上级领导谄媚讨好卑躬屈膝,一些人为了获取某些肮脏的名分宁愿放弃自己作为一个人的人格和尊严……可对应的现实案例实在太多太多;我只想说:如今的你,还敢面对当初炽热的梦想吗?我说过,任何形式的违背本心都不可能成全任何美德;不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别人,这样的结局,都只能是梦想的幻灭,而更为严峻的代价,是你作为一个人,心灵与头脑的泯灭,一无所有且一无是处。

那么,“民族性”又是怎样在本性之中被丑恶化的呢?虽然丑恶的民族本性这种说法听上去似乎有些不可思议的偏见;但毋庸置疑的是,人类的本性必然存在于人类的普遍性之中,而人类的群体性也必然包括在人类普遍性中,“属于部分人类共性的本性”,即民族性。在文化一章中,我们就谈到了人类群体与民族之间的关系,而这其中所形成的地域传统文化中,腐朽糟粕愚昧落后的部分,作为遗留在该民族文化背景中根深蒂固不可磨灭的印记,也就自然而然地表现为该民族民族性中丑恶的一面,而这种丑恶的本身,有时同样可能是过度追求美所犯下的错误——比如说,一个民族崇尚伦理礼教,这本来应该是这个民族传统文化中值得宣扬的美德;但当这个民族过于崇尚繁琐而不必要的教论礼数之时,一种潜在的阶级性和压迫感产生了,倘若这种阶级性和压迫感未能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被正确认识并加以剔除,那么这个民族世代沿袭的阶级压迫就会形成一种奴性,侵蚀该民族人类群体作为人独立的人格意志力,没有主动力,也不敢于做出任何出格的尝试和创新,只知一味的服从和妥协,这无疑是这个民族本性中的丑恶。当然,这只是民族性丑恶的一种体现,它的遭遇与变迁源于过度的操纵,可延伸的方面还有很多,无需一一列举,但须知:当人性不再是主观的心性,而被控制为一种机械化的民族性的时候,人性,已经就不存在了。

我曾说:“你的眼睛脏了,所以你看到的一切都是不洁净的。”像这样对哲理性语言的引述,更能够进一步加强我们理论性文章的说服力;不过在这里,我们需要再换一种角度,用一种客观的角度来评价:虽然“世界上不缺少美,只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但是作为发现美的眼睛,同样也必须能够发现丑;这是我所珍视的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品质,一种能够用“理性化升华的心性”去征服人性中丑恶本性的品质,我来解释。

首先,从先前的例子中我们需要明确:丑恶与美善是相对存在的,但丑恶是因为过度追求美善而产生的——这是我们用“发现美的眼睛”所看到的“洁净的世界”,当然这就意味着这个命题是主观的,而非客观世界的真理,但我们愿意这样理解,就好像善意的谎言一样,只求无伤,这是我们的心性,也就是我们美的人性。然而,我们不能盲目地只看美而看不到丑,否则潜在的丑会吞噬我们已知的美,这是一种“警惕性”,一种“洞察力”;就好像最危机的时刻往往不在高潮,而在高潮之后即将平息,人们觉得自己可以松一口气的时候……真正“美的眼睛”,要看到美善,更要看得到丑恶,看到“不洁净”,而在你心里明白,这种不洁净是外在的,而非因自身人格上的缺陷,所导致的“眼睛脏了”;真正“美的眼睛”,不是盲目迷惑的,而是犀利有神的,它能戳穿丑恶,用美的目光来融化丑恶,而自身不被沾染——要做到这一点,单靠美的心性是不够的,它更需要一个人的头脑来辅助,将其理性化地升华;要实现这种征服,我们就要进一步深入人性微观部分中一个人的特殊性,一个人的“个性”与“天性”。

个性与天性可以简单地对等本性与心性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在一个人的特殊性中,并不存在丑恶的部分;即使存在,也是可以被融化为美的——你能说一个人丑得特殊吗?即使一个小丑,能够演好自己的马戏,让观众开心忘掉烦恼,这就是他美的价值体现。所以说,一个人的个性与天性没有美丑之分,有的只是其适用的场合,我们之前所讲的生活感情专业领域中所提到的“位置”概念,也是这个意思;因此我主张,人要“随性而生”,这个“性”,就是你的“个性”和“天性”。

先来说“个性”,就是你的“志趣”,也就是你的“志向”和“兴趣”,志向如理念道路梦想追求等,兴趣如审美欣赏品位爱好等;这一切因素微妙的组合使你变得独一无二,成为一个有个性的人类个体,这是一个人的特殊性。而“天性”则是你的“天赋”和“特性”,你先天被赋予的某种能力和特殊属性,它源于你的父母,是你父母双方天赋特性组合碰撞产生的结果,也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你的个性;这样多重因素的组合叠加,同样也就注定了一个人的特殊性。

一个人“个性的实现”,其实更多是对自己心性理性化的升华,除了满足情感上的需求之外,更需要思想的辅助。比如我们刚才所讲的洞察力与警惕性,还有如何用美来感化丑进而使丑转化为美,这些很大层面上都是一个人个性的解决;一个人相信崇高的理念,拥有解决问题的智慧,他追求人性的美,懂得如何去实现这种和谐,这些东西单靠一颗爱美的心是完全不够的,它需要人的头脑,经过理性的逻辑分析,找到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将其实现——这其中:解决问题的过程,靠的是这个人对心性理性化的升华;解决的结果,体现着这个人的个性和志趣。

那么一个人“天性的实现”呢?通常情况下,一个人的特性应该同其天赋是一致的,因为只有这样,他的天赋才更容易得到最大效能的发挥和施展;比如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是他的天赋,那么爱思考一定是他的特性,这样他的天赋才能有效地被实现。一些人在很小的时候,就显露出超出常人的音乐天赋、语言天赋、数学天赋等等,这是其父母双方随性而生,并将其天赋和特性“强强联合”所产生的结果……也就是说,如果你还没有发现自己有任何与众不同的天赋或特性,只能说它并不那么明显那么杰出;很可能是因为你的父母,也没能认识到自己的天赋和特性,未能将其发挥并充分施展,在选择伴侣的时候,也未能将相适应的天赋和特性结合在一起的,但不排除也有可能是因为你自己个性的束缚。

如果我们列一个表格的话,你的“特殊性”是由你的“志向”、“兴趣”、“天赋”、“特性”四方面因素组合而成的;而除了你对自己“个性的培养”外,单你的“天性”本身又是由你“母亲原本的天赋”、“母亲后天所发挥的天赋”、“母亲原本的特性”、“母亲后天所发挥的特性”、“父亲原本的天赋”、“父亲后天所发挥的天赋”、“父亲原本的特性”、“父亲后天所发挥的特性”,等多重因素共同组合的结果……可想而知,一个人的特殊性,可能“极端化”到什么样的一个程度。

这里我们举两个“极端化”的现象:“神童”和“天才”。神童的产生,必然是以上多重因素甚至全部因素高度统一“相交式”组合的结果,原理相对比较简单,但现实中这种“神童”型人数量极少;在其它相对比较多一点的情况下,如果父母双方在充分发挥和施展自己的天赋特性,却与其它个性契合形式的配偶“互补式”组合的时候,或许并不能够碰撞出神童一样在某个特定领域有超常能力的你,但你若能够充分发挥自己主观的个性,尽早发现上述因素间的组合规律,并顺应自己的天性,摸索出将自己特殊性充分施展的方法,那么你的“天才”同样可以是无与伦比的。

这样,我们看到了一个人“随性而生”的重要性:做最好的自己,按照自己的个性和天性去生活,不单是为了成全自己美好的梦想和人生,更能够大大地提高你的孩子成为神童或天才的几率;如果每个人都能够真正地随性而生,与我们在情感一章中所讲“同伴式”的配偶相结合,达成生活感情专业领域等各个方面位置的契合,那么我们的孩子在出生的那一刻起本身就已经是杰出的了,在良好的教育和人格培养之下,我们的孩子将为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一代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他们之间一代又一代的结合,更将大大推动整个人类的进程,其可能性和深远影响力绝对是超乎我们想象的。说到这里,那些什么迫于人性扭曲而不得不委曲求全的论调,那些用伪善纵容自己助长丑恶的人们,都还有什么辩驳的余地么;再看我之前一直强调的两句话,现在我们可以将其涵义进一步拓展深化了——第一,任何形式的违背自我都不可能成全任何美德;第二,只要你在做自己,这个世界上就必然有你的一席之地。

2015.08.06

2015.08.07

2015.08.15

1 view0 comments

Recent Posts

See All

心理成熟

概要 2024.08.11-17.40.57 第八功能Si。不仅代表着缺乏自省反思和使命感。或是记忆力不佳。 还有更加现实的一层含义。就是第八功能Si的人。都会经历一些不得不面对的过往。无法逃避也不能回避。 只有面对它解决它。才能彻底攻克第八功能。征服第七功能。...

性别匹配

概要 2024.08.04-18.18.34 性格和性别完全是两回事。 不是男性有女性的性格。女性有男性的性格。 而是人们的刻板印象普遍认为。感性关怀是女性的性格。理性果断是男性的性格。这完全是偏见。 事实上男性人格中也会有Si...

对立统一

概要 信任怀疑 命运缘分 2024.07.13-17.26.02 信任。生命个体之间。信念的初级状态。 当然都是正方向的。负面的信念。我不称之为信念。更多是猜忌怀疑。 意志是零。信念是正的。怀疑是负的。 所以怀疑与信念同等重要。如果没有怀疑。那么我从未开始思考。...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