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声音 第二章 教育 · 创造:学术、科学、想象、突破

第四节


创造 —— 学术、科学、想象、突破


这一章我们谈教育,我们从教育理念开始,首先认清了教育是什么,我们的教育是为了什么,又深入地分析了教育的理想状态和实现形式;这个过程,同时也是我们运用智慧,阐释如何获得智慧的过程。智慧给了我们丰富的思路和视角去看待世界,它让我们都能成为健全的人,遇到病态的事物有能力将其治愈;智慧让我们认清自己,认清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所处的位置,并引导我们在自己的位置上出色地实现自己……这些都是智慧相对于个人而言的;但是当每个人都能够出色地实现自己,这对于整个社会整个世界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水平,都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提升;所以这一节,我们就来关注,教育引导智慧所创造出的价值,在人类文明上的影响力。


人类文明包含两个主要的方面——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包罗万象,其内容相对抽象,渗透在人类的“文化”与“艺术”之中,我们后面会用两个完整的章节分别来展开,这一节我们主要关注物质文明;“物质文明”同样分为两个方面,“学术”方面和“科学”方面,其他的一切物质文明,都由这两个方面所延伸出来的,而学术科学又是我们教育内容的主体,与智慧的创造是密不可分的。


学术和科学,在一般概念中给人的印象只有文理之分,没有高低之别;但我所想要强调的学术和科学,二者之间是存在“因果”和“相对”关系的——学术理论的设想是前因,具体科学的实践是后果;学术和科学之间相对融合,互相影响,共同创造物质文明。换言之,草率地将一切学术科学领域,按照文理等分类割裂开来、设置门槛、划清界限,让求学者做出不必要的选择,并对其进行区别对待,是极具误导性的。每一个结果,都是由一系列原因综合导致的;每一项学术科学的成就,也是在学术与科学的相互渗透中,共同实现的。我们的教育要想培养人才,就必须关注每个人在自己位置上,一条完整的轨迹;而不应误导一个人,做出片面的选择,去极尽地掌握一半世界,而忽视另一半世界……这世界原本丰富多彩,唯有坚持自己,才能拥有完整的人生,看到完整的世界。


这里举一个比较具体的例子,比如我是学音频工程的:我所要创造和实现的,就是好音乐;我所要传达的,就是我们的情绪和故事;我所要释放的,也就是音乐,那种洗涤人类灵魂纯度的感染力……请问,我是做什么的?学术领域、科学领域、文化领域、艺术领域,我都不属于却也都属于着——我首先要了解物理声学,了解我兴趣所在领域的基本原理,之后的一切的创造和革新,才能够有依据有方向地,顺理成章地展开,这是学术;我又要使用计算机数字程序,操作实体录音设备,有将理论原理运用到具体实践中的能力,才能够把我内在的学术设想,外化为物质载体实现,让其他人听到看到,这是科学;然而,我需要带着我的情感和思想去创造,赋予每个作品我的价值内涵,我的作品才能够有意义有必要地,真实地存在,这就是文化;而我创造的是什么呢,是美好的音乐,是一系列声音元素在我意识下的组合,一种精神力量和灵魂复现,这就是艺术——那么,我是做什么的?我是在这里举例论证的。


所以说,在一个片面的、教条的、不适应人类需求的教育体制下,独立和创造是根本不能够实现的;一个人,如果冲出了这样的体制,去独立、去创造,他的存在,便是不能够解释的了。这个问题还需要再解释得更清楚一些吗?需要。我们换个角度,来看我不了解的那一半世界——我不了解形而上学伦理学认识论,不了解它们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和影响,这也是学术;我不会计算机语言,不懂临床医学,也不做天文观测,这也是科学;我不认同种族之别宗教之争政经之潮,不认同这些可以作为战争的起因而成立,但这也是文化;我不会书法绘画建筑雕塑,更不会舞蹈戏剧跳水体操,但这也是艺术……可这些并不影响我去创造去实现自己的价值,因为我可以把我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专注于那些构成我志趣所在的相关领域,和我自身能够独立实现的创造。诚然,领域之间是会相互联系启发创造的,但这些通识信息,是会随着生活阅历的增加,在适当的时机被我们自然习得的;每个人的学习阶段重点和认知发展水平不同,因此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在一个人认识到一件事的重要意义之前,对其强行灌输,根本无济于事。于是,当我们的教育,把关注的重点,放在活的人而不是死的体制,将学术与科学相对融合,构成一个人独立创造的主线的时候,我的存在就可以解释了——我是做什么的?我是做音频工程的。


在明确了学术与科学之间的“相对关系”之后,我们再来看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学术理论的设想是前因,具体科学的实践是后果;简而言之,这就是“理论”同“实践”之间的关系——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完善理论。


我们之前谈到,“有意识的教育”是从孩子对世界天生的“好奇心”与“想象力”开始的,因为好奇,我们去追问、去探索、去寻找答案,这是我们学习的过程;再后来,我们把自己与客观世界的交流反应,融入我们的主观世界,将“客观智慧”的常识、知识、认识,升华为“主观智慧”的思考、思维、思想,从这里我们获得了“智慧”,开始真正去“创造”我们的价值……我们从基础教育的初期就在强调,教育首先是不能以扼杀孩子天生想象力为代价进行的,因为我们教育孩子获得智慧,就是要运用智慧去创造,而想象力恰恰就是创造的起点,理论指导实践的起点;我们让孩子更早地接触真实的世界,晚一些再去研究具体的知识,为的是让最初那一点萌发的智慧,埋下伏笔,渗透在今后的学习成长和实践创造之中……我们在教育和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成果,就是我们智慧的成果——“学术理论成果”和“科学实践成果”,共同组成了我们的“物质文明”;而“创造过程”本身,又是我们整个“获得智慧过程”的发展、延伸和再循环,即我们“运用人类智慧”的过程。这其中,学术理论是我们创造的根本依据,想象力是创造灵感的触发点,而整个运用人类智慧的过程,本质上就是我们通过实践,去验证理论、完善理论,将理论锻造成科学事实的过程,即创造“人类文明”的过程;我们在科学水平、实践水平上的整体提升,通过教育得到进一步的传承和发展,才真正地从各个方面推动了我们的“人类进程”。


然而,在创造的过程中,我们总会冥冥地感觉到一种束缚,制约了我们的创造力,使我们灵感枯竭、创意乏味,这就是“极限”——突破极限的关键,在于“突破想象力”。我们总在羡慕孩子们的想象力,而慨叹自己随着年龄增长而丧失的这种能力,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身体和意识都活在这个现实世界里,当我们与外在世界交往逐渐变得丰富,就不可避免地接受了这些已存在的现实;是现实世界约束了我们的想象力,让我们无法超越,让我们相信宇宙就是这个世界的极限,因此我们的很多创造,也显得重复而缺乏新意;可孩子们不是——孩子生活在自己原本的意识里,他们的脑海里还没有书本没有知识、没有社会没有制度、更没有人言冷暖世态炎凉,他们的意识是自由的啊!没有什么不敢想、也没有什么不敢做的……只可惜孩子毕竟还只是孩子,同样受限于年龄,无法获得真正的独立,也极少能够实现童真的妄想;于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在与现实世界的交往过程中获得一部分“教训”,我们的这部分想象力便被这个世界所训化,久而久之也就不敢再多想了——错!我们应该想得更多:我们要想自己原本无辜美好的想象,为什么会引发不良的后果,这其中是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没有按照我们的预想进行,我们应该怎样运用智慧,解决问题,实现我们的想象,创造奇迹。


极限的突破,是要靠独立的意志力和超然的想象力的,它是要冲出现实、承担风险的,它需要时间、需要韧性、需要执着、需要代价,更需要我们不忘初心、长存童心,用升华的智慧,去超越、去实现,而它的创造,也必然是非凡的、值得的。


2014.11.20

15 views0 comments

Recent Posts

See All

心理成熟

概要 2024.08.11-17.40.57 第八功能Si。不仅代表着缺乏自省反思和使命感。或是记忆力不佳。 还有更加现实的一层含义。就是第八功能Si的人。都会经历一些不得不面对的过往。无法逃避也不能回避。 只有面对它解决它。才能彻底攻克第八功能。征服第七功能。...

性别匹配

概要 2024.08.04-18.18.34 性格和性别完全是两回事。 不是男性有女性的性格。女性有男性的性格。 而是人们的刻板印象普遍认为。感性关怀是女性的性格。理性果断是男性的性格。这完全是偏见。 事实上男性人格中也会有Si...

对立统一

概要 信任怀疑 命运缘分 2024.07.13-17.26.02 信任。生命个体之间。信念的初级状态。 当然都是正方向的。负面的信念。我不称之为信念。更多是猜忌怀疑。 意志是零。信念是正的。怀疑是负的。 所以怀疑与信念同等重要。如果没有怀疑。那么我从未开始思考。...

Comments


bottom of page